今后幾年最好的生活方式,把自己調(diào)節(jié)到低耗模式

圖片[1]-今后幾年最好的生活方式,把自己調(diào)節(jié)到低耗模式

01

在合肥,我們有一個老鄉(xiāng)交流圈,偶爾會聚一下。

直播帶貨火了以后,餐桌上的話題就離不開這個話題。

其中一個老板摩拳擦掌,投資了一家杭州的MCN機構(gòu)。

但僅僅半年之后,這位老板就有點撐不住了,創(chuàng)業(yè)燒錢的速度遠超他的想象。

直播是很賺錢,但也是要有一定門檻,沒有一定段位的主播、沒有精準的玩法策略,玩不轉(zhuǎn)這個行業(yè)。

上周,他因為知道洞見直播搞得有聲有色,特地約我見了一次面,想取經(jīng)一下。

這一次見面,我明顯感受到了他心態(tài)的不同。

以前聚時他談笑風生,讓人感受到一份從容與自在。

現(xiàn)在呢,他除了焦慮,還是焦慮,像是站在懸崖邊一樣,沒有一點安全感。

這次的失敗,讓他真真切切感受到這年頭賺錢不易,他陷入了持續(xù)的內(nèi)耗中。

這一個老板其實不是個例,我發(fā)現(xiàn)這幾年,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心態(tài)。

一方面瞎折騰,亂搗鼓,想多積糧,熬過這個冬天。

另外一方面,心里又慌得緊,裝滿了一籮筐的愁緒。

但如一句話所說的:守不住錢袋子,就守不住生活;守不住內(nèi)心,也守不住生活。

其實,今后幾年最好的生活方式,是把自己調(diào)節(jié)到低耗模式。

02

經(jīng)濟低耗

幾個月前,網(wǎng)上都在熱議一個話題:30萬定律。

很多人一旦存款到了三十萬,覺得兜里有點錢了,就胡亂搗鼓了。

開始投資創(chuàng)業(yè),開始隨便辭職,開始高消費,一番折騰之后回到解放前。

把錢折騰沒了,生活就會來折騰我們。

所以未來幾年,一定要盯住自己的錢包,不奢望賺大錢,但至少要少掏錢。

把錢牢牢攥在手里,你才有底氣去迎接周期的波動。

1. 最好的投資,是少投資。

這幾年,鄒市明屢次上熱搜,不是因為他的拳擊,而是因為他的投資。

憑借賽場上的輝煌戰(zhàn)績,他給自己攢到了一筆不菲的資金。

退役后,他立刻決定自己創(chuàng)業(yè),先后投資了體育、餐飲和娛樂等多個行業(yè)。

鄒市明在采訪時說:“我能打贏世界冠軍,還擔心搞不定一家公司!”

然而投資幾年,他虧得一塌糊涂,還變賣了許多房產(chǎn)。

名人有財力、有資源、有人脈尚且都如此。

對普通人來說,一入投資深似海,想賺到錢是極小概率的事。

之前,我有一個朋友,覺得打工沒前途,見奶茶利潤可觀,想壓上全部積蓄開奶茶店。

我馬上勸住他,想賺錢是好事,但別亂跳坑。

你以為是大展拳腳,往往是以身犯險。

如果真的找到一條形成閉環(huán)的好路子,可以輕資產(chǎn)創(chuàng)業(yè)、小成本試錯。

若是沒有,那就茍著、穩(wěn)著。

2. 最合理的消費,少消費。

我一直覺得我不是一個開銷大的人。

但有一次一拉賬單嚇一跳,發(fā)現(xiàn)一個月消費一萬多。

今天心血來潮點個榴蓮,明天約朋友吃火鍋。

有時,覺得加班辛苦點一杯咖啡。有時,嘴饞了就會買一些零食。

錢就這樣不經(jīng)意間溜走了。

你覺得幾十塊不是什么大錢,但是架不住消費頻次高,積少成多,也是一筆巨款。

況且,這還是沒有把購買的一些大件算入在內(nèi)。

想存錢,得對錢有概念,先改變自己的消費觀念。

你可以去掐算一番。

一杯星巴克的美式可以買幾個雞蛋。

一次火鍋錢可以頂上幾天的買菜錢。

慢慢地,你就對花錢這事會有不同的思考。

巴菲特在有一次成為世界首富時,曾對記者說:“如果你想知道我為什么能超過比爾·蓋茨,我可以告訴你,是因為我花得少,這是對我節(jié)儉的一種獎賞。”

該省的錢一定要省,該存的錢一定要存,這不一定會讓我們成為富人,但是絕對可以讓我們度過苦日子。

03

精神低耗

這些年,很多人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。

聚在一起沒聊幾句,你訴說行業(yè)的嚴峻形勢,生怕自己有一天被炒了魷魚,工作沒了著落。

他吐苦水,一家老小每天的開支壓得他喘不過氣。

話里話外之間,皆是對生活的抱怨和無奈。

這就是普通人的困境,兵荒馬亂的不只是生活,還有精神世界。

前兩天,有位做工程的讀者在后臺傾訴。

公司業(yè)務(wù)持續(xù)縮水,頂著房貸車貸,扛著學費醫(yī)療費,止不住地迷茫和焦慮,問我該怎么辦?

我告訴他,日子如果很糟糕了,那你不能讓內(nèi)心跟著崩塌;日子如果還沒那么糟糕,那何必給自己平添苦惱。

今天,我趁著這篇文章想再給這位讀者朋友兩個建議。

1. 期待少了,幸福就多了。

前段時間,一位社科院碩士送外賣的消息,引起網(wǎng)友熱議。

畢業(yè)三年后,他當過老師,做過普工,最后一次失業(yè)后,他放下身段去送外賣。

面對外界的各種爭議,他說:只是一份普通的工作,沒什么好丟人的。

很多人缺少這樣的心態(tài)。

可能之前是大廠的高管,拿著幾萬的月薪,找下家時非得奔著不比這差的薪資,可找來找去,沒找到一家滿意的公司,最后長吁短嘆工作不好找。

還有的人可能是名牌大學畢業(yè),或者有海歸光環(huán)加身,想找一份光鮮體面的工作,不肯屈就于一些低門檻、低薪資的工作。

有一句老話:識時務(wù)者為俊杰。

現(xiàn)在想找到一份好工作,真的沒像以前那么容易了。

我們與其四處埋怨,不如放低期待,先有一份收入,先活下去再說。

像這位送外賣的社科院碩士,我就挺佩服他的。

他無條件地接受了工作難找的現(xiàn)實,認認真真地送起了外賣。

你會覺得他活得很失敗嗎?

我反而會覺得他能降低自己的預(yù)期,放下身段去賺錢,在這個年頭會過得更自在點。

有股東向芒格請教關(guān)于幸福生活的話題。

他問道:您是一位智者,請問遵守哪些原則才能過上幸福的生活?

芒格回答說:想過得幸福很簡單,降低自己的預(yù)期。

是的,期待少了,幸福就多了。

2. 焦慮少了,日子就好了。

我有一個發(fā)小很有意思。

他沒工作的時候,一直擔心自己找不到工作。

等有工作時,又一直害怕失去工作。

這一年中,他身心在焦慮中煎熬著,沒有一刻的安寧。

可就如傅首爾說的:壞事還沒有發(fā)生,你就提前焦慮,就等于你遇見兩次壞事。

而且在我看來,壞事就算發(fā)生了,未必就是天大的事。

你想一下你以前的經(jīng)歷:

小時候忘戴紅領(lǐng)巾會覺得完蛋了,高考沒考不上一個好大學就覺得人生毀了,畢業(yè)工作時出了紕漏就覺得天塌了。

后來回頭一看,考不上好大學,工作捅了簍子,被裁員失業(yè)都是風輕云淡的小事。

天大的事和屁大點事之間往往只隔著時間。

人生的容錯率,遠比我們想象中大得多。關(guān)關(guān)難過關(guān)關(guān)過,生活無非是見招拆招。

我記得賈樟柯在一次與董卿對談時,說過這樣一段話:我從來沒有恐慌過,我的奶媽,靠擺一個茶水攤可以養(yǎng)活一家人,我為什么不能養(yǎng)活我自己呢,我覺得沒有什么生活是我不能過的。

生活很難,也沒那么難,別老想著最壞結(jié)果。

風吹哪頁,讀哪頁。你比你想象的更能扛住事。

心理學家李松蔚提到一件事。

很多讀者因為對生活充滿擔憂,會跑來向他請教一番。

他總會這樣回復(fù):我祝你具有在不確定中好好生活的能力。

我很喜歡這個說法。

什么是好好生活的能力?

在我看來,是要管好錢袋,少折騰,也要守好腦袋,不慌亂。

開啟這樣的低耗模式,我們都可以靠自己熬過生活的刁難。

? 版權(quán)聲明
THE END
喜歡就支持一下吧
點贊880 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