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一種養生叫:遇事不死磕

圖片[1]-有一種養生叫:遇事不死磕-愛分享導航

國學大師齊善鴻說過:所有的病人,疾病的第一發動力量,都來自心中的負能量。

倘若一個人長期處于糾結焦慮的負面情緒中,必定身虛體弱,精神疲憊。

而內心平和的人,往往充滿活力,神采奕奕。

到了一定年紀,越發覺得:再名貴的補品,都不及一顆平和的心。

百病源于氣不順,養生貴在養心。

而這世間最好的養生,就是遇事不死磕。

01

不執著

電影《天使愛美麗》中,有一位美麗的房東太太,常年以淚洗面。

她的丈夫在一場空難中離世,自那以后,她便常對著丈夫的遺像流淚。

別人都以為她是對丈夫情深義重,才遲遲無法走出來。

事實卻是丈夫早已移情別戀,特意飛回來跟她辦離婚。

明明已經過去多年,她仍舊忘不了丈夫的背叛。

每每思及,她總要淚流滿面,身體也每況愈下。

很多時候,困住我們的并不是現實,而是自己的執念。

太執著于過去,注定心力交瘁,傷心又傷身。

博主@毛杰,曾是一家牛排店的老板。

那段時間,店里的生意紅紅火火,他也賺得盆滿缽滿。

可后來,牛排店因各種原因倒閉,一夜之間,他便成了無業游民。

他卻沒有執著于過去,而是立即認清了現實,選擇成為一名外賣員。

為了排解乏味,他還把送外賣的過程排成了視頻發到網上,積累了一大波粉絲。

有公司看到這些視頻,主動邀請他把自己的經歷做成系列課程,給其他騎手講課。

毛杰也因此迎來了事業的新高峰。

而那些同樣經歷了店鋪倒閉的老板,每天只顧著沉溺在失敗的陰影里。

再見面時,他們一個個飽受折磨,仿佛老了十幾歲。

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:

遇到一點挫折,就會陷入自我懷疑中;受過一次傷害,便遲遲無法釋懷。

一個人痛苦的根源,就是過度執迷于過去的得意失意。

當你放下了這顆執著心,便能擺脫內耗,讓自己的身心徹底放松下來。

02

不較勁

復旦大學的青年講師于娟,自稱是個極愛較勁的人。

因為自小成績優異,每次考試她都會暗自跟別人較勁,力爭第一。

看到別人考證,不管是否需要,她也要考一張;

怕落于更優秀的人,她便爭分奪秒,僅用了三年半的時間,就修完了碩博的課程。

31歲那年,她被確診為乳腺癌。

回想過去種種,她后悔莫及:

“我太過喜歡爭強好勝,太過喜歡凡事做到最好,太過喜歡統領大局……”

人不會無緣無故就生病的。

喜歡處處較勁的人,不是在為難別人,而是在為難自己。

《為什么有才能的人未必會升職》一書中,有這樣一個故事。

莉莉工作多年,是公司最努力的員工,但每次升職加薪都輪不到她。

問題就在于莉莉太愛較勁了,工作中處處比較,非要壓別人一頭。

領導安排的任務,她非要熬夜加班,搶著第一個完成。

部門開會,只要不合她意,她就要找各種理由說服大家。

時間久了,同事都對她議論紛紛。

在一次晉升落選后,莉莉終于徹底崩潰。

一次又一次的落選,還是掏空了她的身體,耗盡了她的心力。

作家李月亮說過:

“那些一生放縱不羈愛較勁的人,最后只會落得個身心俱疲,輸人又輸陣。”

人生短短幾十載,跟誰過不去都是跟自己過不去。

不跟他人對抗,不為小事計較,才是對自己最好的養生。

03

不勉強

不知何時起,人總是習慣為了迎合別人,而勉強自己。

領導平白加了任務,你不敢拒絕,只能強行接受;

身邊的圈子明明不合群,你卻偏要勉強自己融入。

到頭來,只會讓自己負能量纏身,身心疲憊。

電影《白日夢想家》中,每次重溫時都感慨萬千。

沃特每天一上班,除了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外,就是給同事們跑腿。

同事不是吩咐他給自己買咖啡,就是讓他去打印文件。

即使他心中不愿,卻為了迎合他們,只能勉強自己。

可他的想法卻根本無人在意,每當他提出建議時,都被理所當然地忽略掉。

為此,他每天郁郁寡歡,痛苦不已。

直到后來,他被安排找回封面的底片,需要找到攝影師尚恩。

途中,他孤身一人,終于不需要討好任何人,只用跟隨自己的內心。

自此,他走出了困住自己多年的牢籠,精神狀態也好了許多。

回到紐約后,他下定決心離職,換了一份自己更喜歡的工作。

此時的沃特終于不再勉強自己,活出了真正想要的生活。

《局外人》中有句話:最通情達理的方式,就是不勉強自己。

這世上最不劃算的事情,就是為了追逐別人的節奏,而讓自己煎熬。

不必勉強自己,跟隨自己的節奏,心態好了,疾病就再難找上門。

04

不糾纏

前兩天,跟一個朋友吃飯。

吃完飯后,我們到車庫取車,卻發現有輛車剛好擋住了他的車位。

我們一連等了半個小時,車主才姍姍來遲。

對方非但沒有半點歉意,甚至還一臉怒意地問:急什么,連飯都不讓人好好吃了?

按以往來說,朋友聽了這話,早就怒氣沖沖地找對方理論了。

可這次,他卻一言不發,直到車主把車移走。

朋友說:“遇到這樣的人,根本不必要跟他糾纏,你越去糾纏,自己反而損失越大。”

人生短暫,為了不值得的人和事糾纏,就會白白損失自己的精力與健康。

最高明的養生之道,就是保護好自己的能量,不再和爛人爛事糾纏。

畢竟,我們無法左右事情的發展,卻能改變自己看待事情的態度。

作家李尚龍曾寫過一本書,叫《你只是看起來很努力》。

此書一出,便反響極佳,受到了許多讀者的喜愛。

隨著書的暢銷,刺耳的聲音也隨之而來。

李尚龍那時候年輕氣盛,每次看到惡評都忍不住反擊回去。

為此,他還特意寫了一篇文章,想要堵住那些人的嘴。

但他越跟這些讀者反擊,就越愁悶。

那段時間,他的心情每天都籠罩在烏云之下,狀態十分低迷。

后來,他索性刪除了那篇反擊的文章,也不再跟讀者糾纏。

李尚龍開始專心寫作,把心思放在提升自己上,身體才有所恢復。

而他也因為寫下的一本本書籍,成為了知名的暢銷書作家。

畫家幾米說過:

“不要在一件別扭的事上糾纏太久,糾纏久了你會煩,會痛,會厭,會累,會神傷,會心碎。”

越糾纏,越會消耗自己的精力,到最后傷害的只會是自己。

而不糾纏看似是饒了別人,其實是放過了自己。

只要你不與雞毛蒜皮的人事中糾纏,事情簡單了,心自然也就不累了。

著名心理學家李子勛先生曾說:

人的幸福和自在,其實不是來源于多么復雜和高級的東西,而是隨遇而安。

要知道,絕大多數疾病,都是因為你把一切看得太重。

不管處于什么環境下,都用接納的心態去面對自己的生活。

凡事不死磕,知足常樂,便是對心靈最好的滋養。

修煉好心性,守護好精神能量,比任何靈丹妙藥都有用。

? 版權聲明
THE END
喜歡就支持一下吧
點贊1444 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