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圖片[1]-人性中最大的坑:遇事的反應越大_損失就越大-愛分享導航](http://m.zzgyrme.cn/wp-content/uploads/2025/07/d2b5ca33bd20250725232921.png)
有人分別往兩個杯子里放進了一片泡騰片。
當泡騰片放在水中,水沒有任何反應;放進可樂中時,可樂幾乎沸騰起來了。
過了會再看,杯中的水一滴不少,而可樂卻溢出了大半。
為什么可樂會損失更大?原因就在于它劇烈的反應。
其實人性也是如此。
一旦遇上損害自身的破事,人內心的憤怒情緒就會迅速膨脹。
殊不知,遇事的反應越大,人的損失就會越大。01
先講幾個故事。
第一個故事,是日本知名商業顧問安達裕哉的見聞。
年輕時,他曾陪同一位投資人參加一家創業公司的融資演講。
起初,演講非常順利,那家創業公司創始人站在臺上侃侃而談。
他一邊指著制作精美的PPT,一邊暢談自己的品牌規劃及商業前景。
臺下的投資人聽后,也是頻頻點頭。
就在這時,電腦突然出了卡頓,以致PPT無法正常翻頁。
臺上的創始人立刻慌了神,生怕出了岔子,影響融資。
于是,他就愈發使勁地按壓手中的切換筆。
可電腦仍是不見絲毫反應,創始人氣急之下,直接捏壞了切換筆。
后來,工作人員迅速更換了電腦設備,才使得演講得以繼續。
但演講結束后,創始人詢問對方投資意向,投資人卻一口回絕了。
安達裕哉十分不解:我看您先前對品牌構想是比較滿意的。
投資人只說了一句話:
不是項目不好,是創始人不行。沖動易怒,難有所成。
02
第二個故事,關于美國作家班克羅夫特。
班克羅夫特有個女兒,父女倆的感情非常好。
就在女兒13歲那年,一切都發生了變化。
那是一個黃昏,班克羅夫特外出散步尋找寫作靈感。
無意間,他遠遠地看見女兒跟一個陌生男孩舉止相當親密。
他走近一看,男孩竟是當地街頭出了名的小混混。
一想到女兒跟這樣人的廝混在一起,他立時騰起了滿腔怒火。
二話不說,他沖上前去就拽開了女兒,并對小混混一通羞辱,場面相當難看。
他女兒見狀,瞬時愣住了,片刻后淚水奪眶而出,哭著就對他說:你真是粗魯的人。
回到家,女兒便把自己反鎖在房間中,對他不理不睬。
可班克羅夫特還是不依不饒地訓斥女兒。
委屈至極的女兒,這才道出真相:
她根本不認識男孩,只是在路上落了件東西,對方看見了,就追上來還給她。
女兒正要感謝對方,他突然出現無禮打斷不說,還把對方罵了一頓。
班克羅夫特這一莽撞舉動,深深地傷害了女兒。
從此,那個跟他無話不談的女兒消失了,父女關系不復從前。
而班克羅夫特也在文章中悔恨道:
因為我的沖動,劃下的裂痕,永遠也無法徹底修復了。
03
第三個故事,關于自媒體記者周攬的親身經歷。
前些年,周攬去武漢中國食品博覽會參加采訪工作。
開幕式當天,當地下起了瓢潑大雨,她就乘坐地鐵準點前往現場。
坐上地鐵后,她隨手將自己的雨傘放在一旁。
中途靠站時,她突然發現一個婦人把她的雨傘理所當然地順走了。
眼看著對方快擠出車門,她緊跟著上去,說:你怎么拿我的傘呢?
不料,婦人環顧四周,裝出一副無辜的樣子。
她又逼問了一句,婦人卻死不承認。
周攬氣不過,就叫來乘務員調監控,一心想要懲治婦人。
于是雙方吵吵嚷嚷,在車站爭執了半天。
等調出監控后,婦人不咸不淡地說了句“拿錯了”,就匆匆走人。
而周攬則直接錯過了開幕式采訪工作。
事后,她因為重大失職被降薪罰款,墜入了事業低谷。
04
為什么我要講上面三個故事?
我想告訴大家:遇上事時,并不是反應越強烈,就越能處理好問題。
日常生活中,每個人都會遇到突如其來的情況。
很多時候,其實原本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。
但很可能因為你的過激行為,釀成更為嚴重的后果。
而當你能控制自己的反應,心平氣和地處理問題,就能輕松做到大事化小,小事化了。
作家湯學漢有次騎電動車外出。
路上,他碰到一輛小貨車停在非機動車上卸貨,占據了整個路面。
他就停下車,耐心地等待著貨物卸完。
可沒想到,貨車卸完貨后,沒有向前行駛,而是迅速往后倒車。
湯學漢避讓不急,電動車前輪直接被撞壞了。
貨車司機下車查看后,淡淡說道:
我有急事,你找地方修一下,這里是我的門店,等下來找我,多少錢我賠給你。
說罷,司機就駕車而去。
無奈之下,湯學漢只得獨自費勁氣力,把損壞的車推到了修理店。
之后,他拿著修車收據來找司機理賠。
司機見后卻矢口否認,甚至反咬一口湯學漢碰瓷。
對方氣勢洶洶,儼然一副要吵鬧到底的架子。
湯學漢見此情形,笑了笑,扭頭就走。
哪曾想,等他走出百米后,對方卻快步趕來,擋住了去路。
原來是對方良心上過意不去:“老先生,是我不好,我給您賠不是。”
說罷,對方不僅賠付了修車的錢,還請他到店里喝了茶。
得益于湯學漢的退讓,原本劍拔弩張的兩人,就此化干戈為玉帛了。
這讓我想起了作家李思圓的一句話:
別什么事,都梗著脖子紅著臉往前沖,靜一靜,讓一讓,忍下一口氣,說不定就跳出來了。
在這光怪陸離的人間,與人交往,難免會有摩擦、碰撞。
如果你總為雞毛蒜皮的小事動怒,什么破事都揪著不放,只會持續損害自己。
少一點沖動,多一點克制。
別再讓當下的遭遇,變成無限延續的悲劇,及時止損才是最明智的做法。
05
心理學家戴維斯教授,曾對近1000人做過追蹤調查。
他通過分析他們的脾氣秉性、對工作的態度,以及家庭狀況、生活質量后,得出結論:
一個人若是遇事脾氣暴躁,就很容易把事情搞砸,甚至會導致事業常遇瓶頸,家庭分崩離析。
相反,無論何種情況,當你壓住了火,事情就已經解決了一半。
職場博主@劉紅強在文章中說他曾是個急性子,這一度給他帶來了不少麻煩。
直到一年,他在做一個重大項目時跟同事產生了分歧。
他認為預算不到位,效果就難以達到,應增加項目撥款。
而同事則認為繼續撥款的話,項目成本太高,完全不值得;
兩個人在會議上拍桌子打板凳,爭得面紅耳赤。
雙方關系惡化到了極點,項目更是無法推進。
臨下班時,大領導把他叫到辦公室,就問了一句話:
“你脾氣夠大,就能解決問題嗎?”
他這才意識到,再繼續頂著脾氣,只會拖累項目進程。
于是第二天,他耐住性子,主動找到了同事溝通協商。
不管對方說什么,他都笑著傾聽對方的反對點。
隨后他將這些問題擺到桌面上,一個一個討論,一點一點商談。
最終,他制定出一套折中方案,項目跟著如期上線,大獲成功。
現實中很多人遇到事情特別容易“上頭”。
稍感不順,他們的情緒就像火藥桶般,一點就炸。
卻不知,發脾氣只是人性本能,控制脾氣才是本事。
就像狄更斯說的,情緒之健全,比一百種智慧更有力量。
當你遇事能夠不慌不忙,平心靜氣地面對一切。
你會發現,生活中所有撲面而來的沖突與破事,都早有它的應急方案。
沃倫·巴菲特和比爾·蓋茨曾受邀到華盛頓大學進行演講,有個學生問:“你們是如何做到比上帝還要富有?”
巴菲特說:“答案非常簡單,成功與智商無關,關鍵在于理智。”
比爾·蓋茨說:“我非常贊同沃倫的觀點,掌控情緒的能力,決定一個人是否能成功。”
我們不難發現,越是本事大的人,越能夠穩住情緒。
因為當遇事的反應小了,人才能以最理智的方式應對問題。
權衡利弊之下,自會選擇用最小的損失,來化解一切沖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