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為什么不禁用蘋果?

圖片[1]-我們為什么不禁用蘋果?-愛分享導航

蘋果公司在我們這里,向來都是褒貶不一的。好的一方面就不用說了,上個月剛過去的618年中大促,蘋果手機的銷量又霸榜了,說明認可它的人非常多。壞的一方面也很好理解,有人說蘋果影響了國產手機的發展,還有人說它竊取我們的數據,還有的人僅僅因為蘋果是美國貨,就不喜歡。“抵制蘋果,支持國產”這種說法始終存在于民間。那么問題來了,上面為什么從來沒想過要禁止蘋果、打壓蘋果呢?原因也很簡單,它能給我們帶來很多稅收和就業崗位。我剛剛去蘋果官網查了一下,如果買一部512GB的iPhone 16Pro,價格是10999元,含稅1272元:

而蘋果每年在我們這里賣出的設備有幾千萬臺,光是銷售環節貢獻的稅收就高達上千億。有人說,即使它貢獻的稅收再高,不也是我們自己人掏錢嗎?我想說,稅和稅的區別其實很大。如果你買一部千元國產機,里面的稅很少,因為受眾是窮人。但是蘋果設備不一樣,它的受眾是中產和有錢人。就像我在財富向下轉移的5個途徑這篇文章里說的那樣:對高價商品征稅,是財富向下轉移的一個重要途徑。富人買高價商品要交很多稅,然后上面就可以用這些稅去養著公立的醫院、學校、養老院、幼兒園、地鐵站,還可以給體制內的人發工資。順便說一下,蘋果公司之所以給每個商品都標注稅費,并不是它刻意展示什么,而是因為,這是國際慣例。只要你走出去就會發現,大部分主流的國家都會給商品明確標注稅費。無論是歐美還是日韓,只要你去他們的超市里買東西,你就會發現他們的價格標簽上會同時標注商品價格+稅費:

自己買了一件商品到底納了多少稅,消費者有知情權(哪怕僅僅是一支雪糕)。另外,蘋果公司在國內有很多銷售門店,還有很多上下游公司、供應商,能解決幾百萬個就業崗位。長三角和珠三角的經濟為什么發達?原因很簡單,外資在這些地方開了很多工廠,生產汽車零件、家電零件、手機零件等等。正是由于他們的進入,我們這邊的幾千萬年輕人才有打螺絲的機會,東南沿海那些城市的房價才能破3萬、5萬。我之前在所謂的“新一線城市”早晚會被打回原形這篇文章里說過:除了北上廣深這4個一線城市之外,其他任何一個看起來“比較發達”的城市,都是靠給外企打螺絲發展起來的。當然,我猜測上面之所以一直允許蘋果、豐田、特斯拉、可口可樂這些在全球銷量都很靠前的公司在國內銷售,也為了促進國內生態進化。引入這些優秀的外國品牌,防止國產品牌不思進取、獅子大開口。說白了,如果在自己的地盤上你都競爭不過人家,那么在國際上就更沒有競爭力了。

? 版權聲明
THE END
喜歡就支持一下吧
點贊957 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