詭辯型人格:誰和他在一起,誰倒霉

圖片[1]-詭辯型人格:誰和他在一起,誰倒霉-愛分享導航

《邏輯思維與詭辯》中,講過一個故事。

有人因為鄰居通宵打麻將,被嚴重影響到了睡眠。

他上門去討公道:你們這樣通宵達旦、吵吵嚷嚷地打麻將,嚴重影響別人休息,知不知道?

可鄰居卻反咬一口說:“你半夜來敲門,也打擾了別人。還有你家廁所的水管流水聲太大,能不能不用廁所?”

為什么鄰居理虧,他還能辯上三分?

因為詭辯型人格的人,最喜歡強詞奪理,無理狡辯。

他們經常違反邏輯規律,作出似是而非的推論,為荒謬的言行辯解。

誰與這樣的人交往,就是誰的災難。

01

在心理學中,有個概念叫“病理性詭辯”。

指的是不管別人說什么,都要反駁一通,以此來提升自己的存在感和價值感。

這樣的人,在現實生活中并不少見。

比如我們身邊的某些人,在別人說天氣好時,他非說現在還有些地方在下雨;

在別人說想去海邊旅游時,他非要說大海淹死了很多人。

說到最后,別人郁悶不已,被他們敗了興致。

他們卻反以為自己有口才、有見解,能以舌頭征服別人。

王蒙就曾在小說中,刻畫了一個患有病理性詭辯的男人:

去醫院看病時,醫生禮貌讓他入座。

他反問:為什么要坐呢?難道你要剝奪我的不坐權嗎?

醫生也沒有介意,為他倒了一杯水,說:“請喝水吧。”

這位男子繼續抬杠:這是片面,荒謬的,并不是所有的水都能喝。例如你如果在水里摻上氰化鉀,這水就絕對不能喝。

醫生解釋:我并沒有放毒藥嘛。你放心!

男子揪住話柄不放:誰說你放了毒藥呢?難道我誣告你放了毒藥?

醫生見狀,無奈地換了個話題,說:“今天天氣不錯。”

這位男子卻更來勁了:“純粹胡說八道!你這里天氣不錯,并不等于全世界在今天都是好天氣。例如北極,今天天氣就很壞,刮著大風,漫漫長夜,冰山正在撞擊。”

醫生被杠得啞口無言,只能停止治療,讓病人回去。

不管別人說什么,詭辯型人格的人總是習慣性地唱反調。

為什么?

因為他們本質上,就是一只好斗的公雞,非要言語上戰勝別人才會得意。

與這樣的人待在一起,你會苦惱、會郁悶、會有苦難言,因為你的壞心情全是由他們造成的。

你若是不想因為這種人一直內耗,那就趁早遠離。

02

南開大學張曉芒教授講過一個故事。

某君一天到晚在家彈鋼琴,鄰居們終日被其困囿在永無盡頭的“音樂”聲中,痛苦不已。

在勸說無望之下,鄰居集體將此人告上了法庭。

然而在法庭辯護時,此人振振有詞地說:

“我有義務培養他們高雅音樂的情操,是他們不懂欣賞。”

由于當時沒有相關的法律,大家只能進行庭下和解。

然而一出法院大門,此人又直奔回家,一口氣彈到深更半夜。

最后,鄰居們實在受不了,只能陸續搬離了那里。

所以說,誰要是遇上了一個詭辯型的人,那他只能自認倒霉。

因為我們永遠辯不贏一個做錯了事,還振振有詞的人。

如果非要辯,只會讓自己深陷痛苦的泥潭。

綜藝《最愛中國字》中有這樣一幕,令許多網友都非常氣憤。

答題環節,主持人劉儀偉問選手李旸:古代婚禮一般在什么時候舉行。

李旸答不出來,支支吾吾了半天最后蒙了一個答案:中午和下午之間。

劉儀偉見其答完,便開始按照規則揭曉答案,說:“反正我只知道新人拜完天地后就會宣布進入洞房。”

聽到這,李旸意識到自己的答得不對,便開始狡辯說:“我剛才只是說了范圍,沒有具體化,我的答案就是下午。”

面對李旸的胡攪蠻纏,劉儀偉無奈,只能請主裁判來評判。

主裁判說:“李旸你剛才的答案確實是中午到下午之間。但正確的答案是傍晚。”

誰知聽到此處的李旸又說,那我這個應該算對的。

劉儀偉實在受不了了,嚴肅地對他說,你的答案是錯的。

李旸立刻就急了,反懟劉儀偉不是一個好主持人。

詭辯型人格都是自以為是,自以為有口才,所以總想爭個高下。

但這種把自己的觀點凌駕于對方之上的表達,只會讓對方覺得不痛快。

到后面,說得越多,人際關系就越差;越嘴上不饒人,與他人的關系就會越疏遠。

罔顧事實和邏輯,為了贏而贏,最后只會輸掉人品。

03

如果你仔細觀察過詭辯型人格這種群體,就會發現:他們的觀點永遠取決于對方的觀點。

只要對方是贊成的,他們就會反對;

而只要是對方反對的,他們就會贊成。

管理培訓家章義伍,曾在自家院子里種了許多竹子。

在他眼中,竹子代表竹林七賢,既能寄托文人情懷,又能提升房子的格調,是上佳之選。

可剛種上沒幾天,隔壁鄰居上門來找他:你這竹子,到時候穿墻而過到我們家不就麻煩了。

章義伍很納悶,這么好的東西,即便過去,也是增添了一份雅氣,怎么會麻煩呢?

鄰居卻爭辯道:我是做生意的,你這搞個竹子,心都是空的,影響我的財運,要種也應該種樹,實心的!

聽罷對方的這番理論,章義伍沒有說什么,拿起工具挖掉了自己院里的竹子,準備換成梅花樹。

結果鄰居還是制止:我看你就是不安好心,種梅花說就是詛咒我沒錢花!

朋友們得知后,就替他抱不平,要為他去理論。

章義伍擺擺手,說道:

“在詭辯者眼中,你的反駁就是一種冒犯。以牙還牙,只會加劇沖突,不針鋒相對,才不會被其反傷。”

對付詭辯型人最好的方法,我覺得就是武志紅提出的:灰巖策略

面對那些強詞奪理,反過來攻擊你的人,你大可以建立起堅實的情緒壁壘。

只要你表現得清醒又強大,冷漠又無趣,就像一個灰撲撲的石頭般。那么,他們的言語,就很難影響到你。

《人民日報》里也有這樣一句話:

對的人,能相互滋養,共同前行;不對的人,只能彼此拉扯,互相消耗。

與其費盡時間,和一個詭辯的人講道理、爭高低、論長短,不如立刻掉頭,去選擇對的關系。

當你選擇和對的人同行,你才能體會到一段好的關系帶給你的正向反饋。

語言是我們用來溝通的工具,卻是詭辯型人格用來攻擊別人的利器。

人們常說:笨可以理解,蠢不能原諒。

詭辯型人格的人,一定是蠢而不自知的。

他們無法被教育,無法被改變,無法被敲醒。

與其相處所帶來的種種挑戰,不僅讓人感到疲憊不堪,而且還會浪費許多時間與精力。

只有離他們遠遠的,才是對自己最好的保護。

? 版權聲明
THE END
喜歡就支持一下吧
點贊918 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