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圖片[1]-改命最好的方式,遠離低層次圈子-愛分享導航](http://m.zzgyrme.cn/wp-content/uploads/2025/06/20250626112219125-8FA46ADA-CA1F-494D-B3E0-AD3CE546113F.png)
《墨子》一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。?
一日,墨子看到染絲者在染絲,而絲遇青則青,遇黃則黃。
于是他不禁感慨道:
絲會被不同的顏色染就,人也會被周圍形形色色的人影響。
一個人,如果處在正義的圈子,可能就會變得寬和厚道;若處于算計的圈子,可能就會變得陰險狡詐。
的確如此。
一個人與什么樣的人為伍,就會自然而然成為什么樣的人。
所以,圈子的選擇尤為重要。
一個高質量的圈子,會為你的人生助力;而低質量的圈子,卻會成為你人生的阻礙。
圈層會決定你的認知,影響你的行為,甚至關乎你的前途。
倘若你想要改變命運,讓自己變得更強大,這4種低層次的圈子,一定要趁早遠離。
01 遠離算計的熟人圈
網上有個熱門話題:與熟人相處,感覺不舒服怎么辦?
一個高贊回答:
熟人相處最重要的是交心,若遇到一味索取而不付出的人,及時止損才是明智之舉。
深以為然。
與耍心眼、愛算計的熟人在一起,往往會耗神耗力,而且得不償失。
當一個人的付出得不到回報時,果斷遠離,就是對自己最大的保護。
作家賈平凹曾有幾個關系要好的伙伴,他們經常在一起吃飯聊天,分享日常。
但自從他當上作家成名后,這些朋友便開始暗中算計他。
他們利用賈平凹的名聲,趁機制作盜版書,靠賣假字畫來謀取利益。
其中還有人,經常利用賈平凹的名氣在家組局吃飯,為自己拉攏人脈。
可后來,他們得知賈平凹患上肝炎后,不僅疏遠和排斥賈平凹,還在背后造謠中傷他。
一次聚會結束后,賈平凹還未離開,他們就將其用過的餐具,全部扔進垃圾桶。
賈平凹這才看清了這群人的真面目,果斷與他們斷了聯系。
古語云:“易漲易退山溪水,易反易覆小人心。”
人總是善于偽裝的,尤其愛算計的人,表面上看似友好謙和,背地里卻唯利是圖。
他們眼光淺,格局小,總想在熟人身上撈取好處,和這樣的人相處,難免會被暗箭所傷。
其實,朋友間的交往,本質上是一種價值交換,互相取暖。
若一味利用彼此的交情,為自己謀取私利,那么即使關系再好,也很難維持長久。
交友貴在交心,感情貴在真誠。
一段好的關系,一定是互惠互利,實現雙贏;而不是精于算計,損人利己。
中年以后,遠離算計的熟人圈,是一種社交清醒,更是一種處世智慧。
02 遠離攀比的朋友圈
心理學上,有個著名的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:
說的是,有些人習慣通過與他人比較,來滿足自我的內心需求,以此獲得成就感。
然而,一個人越是喜歡攀比,內心就越浮躁,也就更容易迷失自己。
資深情感作家@搖鈴鐺曾分享過她和一位朋友的相處狀態。
兩人交往長達十年之久,但這十年,也是她最痛苦的十年。
朋友熱衷于攀比和打擊她,她就總想辦法壓朋友一頭。
朋友三句不離自己賺了多少錢,買了多少包,她就熬夜加班賺更多的錢,買更貴的包。
朋友貶低她外貌,說她臉大長得老,她就以更惡毒的言語反擊回去。
漸漸地,她行為舉止變得異常高調,她知道朋友總能看到。
可與此同時,她的內心也開始扭曲、擰巴。
一旦某方面不如朋友,她就開始痛苦、焦慮,陷入深深的自我否定中。
直至她與朋友徹底決裂,才從這種攀比的怪圈中走出來。
環顧四周,大家好像一直無法擺脫“攀比的漩渦”:
比工作、比能力、比金錢、比父母、比子女……直至淪為欲望的奴隸。
其實,活在盲目攀比中,只會日漸迷失自己。
生活之所以累,一半源于生存,一半源于攀比。
若一個人長期身處攀比的朋友圈,就會不自覺被同化,喪失自我意識和判斷,變得虛榮和貪婪。
人生苦短,何必因攀比那些虛無縹緲的附加值,而讓自己掉進欲望的漩渦,以至身心俱疲。
做人,降低欲望,追求實實在在的幸福,遠離攀比的朋友圈,方能將日子過得喜樂安寧。
03 遠離越界的親戚圈
俗話說:“親戚遠來香,鄰居高筑墻。”
人是感情動物,很容易被親戚關系影響。
但若一直被越界的親戚索取,最終受傷的只有自己。
人到中年,看透人情冷暖,與越界的親戚劃清界限,方能免除后患。
作家莫言在《晚熟的人》中,講過自己被親戚蔣二不斷利用的故事。
蔣二原本和莫言來往并不密切,但他在得知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后,便開始利用莫言的名氣,為自己謀取私利。
他先是在莫言故居附近,擺攤販賣當地土特產;之后又在此處設置攤位,收取租金。
莫言雖不認同蔣二的做法,但看在親戚的情份上,沒有過多計較。
誰知,蔣二之后變得更加得寸進尺。
他在莫言不知情的情況下,強行讓其為自己的擂臺賽做開賽演講。
莫言指責他不尊重自己,結果他卻以親戚的身份進行道德綁架,控訴莫言不念舊情。
莫言見蔣二沒有悔改之心,便決定遠離他。
劉震云曾說:“別把親戚看的太重,親戚關系是自強則全親,不強則無親。”
這句話雖然扎心,卻道出了親戚交往的本質,是有來有往的互惠互利。
越界的親戚,通常只會打著親情的幌子,不斷攀附和索求,占盡便宜后卻還要倒打一耙。
和他們相處久了,你就會被人情綁架,既損失了錢財,又傷害了感情,甚至還會丟失原則。
所以,與其被人越界欺凌,不如保持距離。
畢竟,再深的情,也要有底線;再親的人,也要有邊界。
人活一世,可以顧及情分,但一定要遠離越界的親戚圈,把握好親人交往的分寸,才是保全自身的明智之舉。
04 遠離膚淺的點贊圈
你身邊是否有這樣一群人?
無論領導所做的事情是對是錯,他們都習慣隨聲附和,討好奉承;
不管同事取得的成績是大是小,他們都一味口頭稱贊,刻意逢迎。
在他們的認知中,以為只要口頭夸獎,不用付出行動,就能拉近與對方的關系。
與這種膚淺的點贊之交相處久了,人就會自我膨脹,從而迷失方向。
對此網友小慧深有感觸。
小惠自工作以來,一直兢兢業業,多次做出高標業績。
她的努力也得到了回報,領導將她提拔為項目負責人。
此后,她身邊就多了許多夸獎她的同事,這些人邊稱贊她能力強,邊與她交流心得。
小惠沉迷于追捧中,誤以為自己已經足夠強大,便開始驕傲自滿起來。
然而沒多久,她就因疏忽細節,導致項目質量受損,被領導點名批評。
這時,之前夸贊她的那些同事,便對她沒了往日的熱情與親近。
小惠這才明白:
他人的恭維其實并不是認可,反而是一種刻意的吹捧。
于是,她不再輕信這些人的言語,而是將心思用在了工作上。
聽過一句話:“膚淺的奉承只是一張債券,而真誠的交情才是一份禮品。”
膚淺的稱贊,會讓人的虛榮心得到滿足,但長期相處,人就會掉入盲目的捧殺中。
真正務實的人,通常會在意行動,而不是把認可停留在口頭上。
做人,千萬不要被夸夸其談的人所蒙蔽,更不要被溜須拍馬的人所誤導。
要知道,討好的言語,聽起來甜蜜,但卻是毒藥的糖衣。
余生還長,遠離膚淺的點贊圈,多與誠懇務實的人交往,生活才會錦上添花,處處明媚。
劉墉曾說:“人這一生,限制你發展的,往往不是智商和學歷,而是你所處的生活圈。”
的確,人與人交往的本質,其實是彼此成就,攜手共進。
因此,對于消耗自己,互相吞噬的關系,與其花時間去經營,倒不如及時斷離。
一個人只有告別低層次的圈子,才有力量向上社交,進入更高圈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