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輕的時候旅行,還是退休旅行?

圖片[1]-年輕的時候旅行,還是退休旅行?-愛分享導航

最近在回答知乎問題的時候,看到了一個問題:年輕的時候旅行還是等到退休后去旅行?

這個問題我覺得答案很明顯,一定是年輕的時候到處出去走走,而不是到老了再走。

有人說了,趁年輕,多吃苦,多賺錢,多攢一點錢,到老了再好好享受。

其實這是一個偽命題,而且特別偽。

很多觀念都是讓你年輕的時候瘋狂努力,不斷地賺錢,然后買車買房結婚生子~

讓你到老了之后再去享樂。

難道你沒有覺得這是一個讓你成為牛馬的觀念嗎?

更不要說他們還在買車買房結婚生子上面加注了非常多的成本,一個足以讓普通老百姓搭上一輩子的成本。

也就是說,只要你走了這條路,那么你這一輩子就不要再想著享受生活了,這和你無緣,那些美好的人事物也跟你無緣。

因為所有美好的人事物,都需要時間、精力、心思去得到、去搞定。

而你的所有時間、精力、心思都花在了下個月如何還貸款上,那還要什么自行車。

你就像個拉磨的驢、像那些工蟻一樣,在辛苦勞作中度過自己牛馬的一生就行了。

而且你真的覺得退休了,就能享樂了嗎?

現在你的孩子沒有讓你幫助,自己活得很好,就已經非常厲害了。

你看多少退休的老人,都在幫襯孩子,買車、買房、帶孩子……

哪里有時間還享樂。

其實,對于年輕人來說,“見世面”對提升自己是非常有幫助的。

如果你哪里都不去,你根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樣的,也不知道這個世界各個地方的發展規律。

你只能每天在原來的那個小地方跑來跑去,有什么意思?

要知道,這個世界上存在著很多文化、概念、觀點,不同的生活方式、不同的精神面貌,不同的思想,甚至是不同的美景……

我們只有見過、看過才能知道那些不同的生活方式是什么樣的,不同文化的人是怎么生活的、思想觀念是什么樣的……

這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非常有幫助的。

說到這一點,我想說的是,只有去國外才能感受到不同的氛圍、思想、文化等等。

所以,我一直建議大家多出去走走,這個多出去走走是多去國外看看,而不是在國內。

國外去哪里都可以,只要你有了去國外的想法,那么你一定知道自己想去哪里。

發達國家、有很多其他外國人的國家都要去看看。

順便說一下,國內的地方,如果只是看美景,那么去新疆、西藏、四川等等西部那幾個地方就可以了。

當然,你如果先去了新疆,那其他地方(比如四川)可能也不會有太大的感覺了。

更不用說其他那么多內地城市,都可以不用去。

那些小景點也不用去,比如那幾個所謂的名山,那幾個所謂的海灘,各個地方小某書所謂的“必去景點”。

通通可以不去,沒多大意思。

而且國內很多地方都是人造景點,有的還強行跟某個歷史概念綁定在一塊,圈錢的,就更沒什么意思了。

還有就是三亞,能不去就不去。

想看海,去國外看就可以了,最近的直接飛到普吉島、仙本那,海的質量也比三亞的多多了。

其他城市之間,沒有什么去的意義。

所以這也是為什么我不推薦大家去進行沒意義的旅游,去這些地方,還不如好好賺點錢,去真正不錯的地方。

其次,年輕人出去走走和老年人出去走走,心態完全是不一樣的。

比如,一個沒怎么看過世界、各方面都沒見過、剛畢業的年輕人,他們在看到大自然一些美景的時候,一定是感嘆,一定會“哇”,一定會“臥槽”……

比如,我去佩尼達島的時候,同行的幾個90后、00后女生都在那里“哇”、“臥槽”、“真漂亮啊”……

那種興奮感,那種年輕的生命力,都是不可多得的。

這個時候,內心也充滿了滿足感。

而如果等你到老了再去看的話,大概率心里沒有任何波瀾,只是看看就走了。

更不要說你走兩步就累了,有些地方根本爬不上去,也爬不下去。

我之前說過,年齡越大,越會對周遭的各種事物提不起興趣,更不用說是美景了。

我還說過,人生就是體驗。

而年輕時候的體驗和老了之后的體驗完全是兩種反應和感覺。

所以,趁年輕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,去行動,才是一個有活力的人該有的體現,才是一個有生命力的體現。

還有就是,年齡越大,你可能對旅行就沒有興趣了。

你失去了一個興趣點。

而那些本來當初能夠體驗到的興奮點,你可能一輩子都體驗不到了。

還有一個重要的點就是,只有你出去了,見過一些世面了,你才知道賺錢有多么重要。

大家不要覺得這一點不重要。

這一點非常重要。

很多人腦子里壓根不清醒,因為沒見過好的,所以也就不會想要好的。

如果真的見過好的,腦子里的欲望被打開了,自己還有點骨氣,那么一定會想方設法去得到更好的,一定會思考如何賺錢,一定會知道賺錢多么重要。

雖然自己貸款買房買車也會讓自己有壓力,但是那個壓力我認為是畸形的,是被精準操控的。

滿足自己欲望的奮斗才是最有意思的、才是最有意義的。

? 版權聲明
THE END
喜歡就支持一下吧
點贊1511 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