討厭一個人,最高級的做法

圖片[1]-討厭一個人,最高級的做法

以前我覺得,別人討厭我們的原因,就連他們自己都說不清楚;

現在發覺,不是他們自己說不清楚,而是他們內心有自己意識不到、說不出口,以及說出口會遭到現實抨擊和感到自卑羞恥的深層原因。

你肉眼可見的人與人之間的討厭,無非是由于對資源的競爭、控制感的喪失、心理上的不相容、刻板印象。

在我們這個文化和語境中,你直接表達你討厭一個人,會被定性為小心眼、沒有容人的雅量;

你討厭一群人,會導致你抵觸融入人際環境中,學習工作無法順利開展;

而你被一個人討厭,意味著你社交能力不夠,沒能兼容與自己氣場不合的人;

你被一群人討厭,則說明你觸犯了群體的利益,會遭到群體有意無意的排擠和攻擊,面臨著被群體“吞噬”的危機。

看到了吧?

幾乎沒人在意,你討厭和被討厭的理由是否“公正合理”,人們只在乎自己的存在感是否被剝奪,利益是否被瓜分。

實際上,討厭一個人,不是什么錯;

討厭一個人,和這個人本身的強弱、善惡、美丑,沒有關系,其深層的心理原因,是意識到了潛在的不安和危機,是預判和發現了對方與自己的不同。

世界上本就缺少我們的同類,大多數人,討厭一個人的方式,要么是當場翻臉,要么是背后詆毀,要么是默默遠離,要么是腦海中反復展演對方的聲音、形象、眼神、你們的來往互動細節,并內耗擰巴。

其實,這世上從來沒有沒來由的討厭,我們對別人的討厭,映襯出的是我們內在的真實自我;

討厭一個人,最高級的做法,不是死磕,不是無理憋屈,不是打擊報復,而是學會覺察自己的情緒,釋放自己被壓抑的未被看見的想法和感情。

心理學上有個“空椅子技巧”,指的就是用椅子這種象征性的物件,來對你們的故事做一個完整真實的呈現;

當你嘗試著回到你們互動的場景,把你們的關系和你們之間的恩怨,以多角度豐富地呈現出來的時候,往往能起到修復這段關系,給自己帶來全新收獲和思考、釋放壓力、回歸平靜的作用。

就像我們常說的“自說自話”或者“多角色演繹”一樣;

一般來說,你很討厭一個人,往往意味著這個人與你磁場不合,但又有些讓你似曾相識的部分;

也就是,對方的出現,激起了你過去的某種創傷,讓你體驗到了一種潛在的危機。

這個人與你的核心價值觀沖突,你唯恐避之不及,你抵觸排斥他;

然而,他又讓你仿佛有一種熟悉的恐懼,你曾經深受其害,你很怕重蹈覆轍;

他讓你無法直視自己的陰暗面,導致你產生了自我認同危機,進而回避與他的來往,急于逃脫來阻止事態走向失控。

這說明你有內心沖突,你和這個人,甚至這個人所主控的一個環境,都有不協調,不可調和的部分,你很難受,且暫時遠離不了和脫離不開。

如果你就此走進死胡同,用單一的價值觀和情感,來解決內心矛盾,就可能導致扭曲事實,激化沖突。

這個時候,用空椅子技巧,就很好了。

例如,你很討厭一個眼神凌厲、行事果斷、自信大膽的上司;

遇見他,你總是躲著走,和他對話溝通,你總是一種深深的壓迫感和焦灼感。

你的內心總有一種擔驚受怕,你必須去面對他,又討厭靠近他;

用空椅子對話,你就可以排解自己的苦悶,更好地看見他人的需求和自己的內心寫照了。

你看見領導“發怵”,往往代表,你與原生家庭中的父母,或某個對你影響深遠、接觸頻次高的長輩,有畏懼又憤怒的感情。

因為領導上司意味著“權威”,你和長輩關系緊張的這種模式,會重復帶到你的其他人際關系中。

只要出現了一個公認的“權威人物”,并對你有支配權,掌握你的“生殺予奪”,你就會自動地表現出疏離和厭惡。

但是,如果你換一把“椅子”,不在自己的立場上想問題,調整視角,坐到上司的那把椅子上,你就會知道,原來上司的命運,掌握在你的手里,他才會對你如此嚴厲刻薄,歇斯底里,毫不留情;

他需要向他的上司交代,就必然需要你這個下屬的工作業績;

你討厭他的說一不二,雷厲風行,他也討厭你的得過且過,責任感不強,回避溝通,不夠強亮。

你把壓抑的感情發泄出去,也收到了“對方”的反饋,多次下來,一層一層深入剖析,你會感到雙方力量的平衡和可溝通,你的整個自我就完整了,強烈的敵對感就會慢慢消失。

這就是討厭一個人,最高級的做法,是學會覺察深層的自己,同時給關系留一個呼吸的空間,避免陷入情緒和關系的沼澤。

? 版權聲明
THE END
喜歡就支持一下吧
點贊1224 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