情緒穩定才是你最大的財富

情緒穩定才是你最大的財富

我在之前寫的文章里多次表達過一個觀點:一個人穩定情緒的把控與否,幾乎決定命運。有好多讀者和粉絲過來私信我,說我總結的太過于極致,因為是人就有情緒,而且遇到失敗,即使在強大的人也會有情緒。我決定寫本文,和大家深入探討情緒的本質與焦慮的根源。情緒到底是什么?在我看來,情緒就像身體的器官一樣,是一種功能性的存在。每一種情緒都有其獨特的作用:恐懼幫助我們逃離危險,焦慮促使我們快速思考,悲傷則讓我們釋放內心的壓力。從功能性的視角看待情緒,你會發現一切變得清晰而簡單。
不要在喜悅時承諾,不要在憂傷時回答,不要在憤怒時做決定,你可能只是今天心情不好。在這個時代,焦慮似乎成了每個人的常態。其本質在于,我們面對許多無法理解的問題時,身體通過持續的焦慮讓大腦保持高效運轉,以對抗那種懸而未決的空虛感。你可以想象,內心有兩個甚至更多的小人在和你不斷爭吵,這就是我們所感受到的焦慮。不要為還沒有發生的事而焦慮,比如,討好型人格的人總是壓抑自己的感受,害怕與他人發生沖突,于是無論遇到什么事,都會懷疑自己有問題,甚至在腦海中不斷幻想他人對自己的負面評價。這就是人際關系焦慮的來源。大多數人都在用臆想出來的問題折磨自己,甚至逐漸迷戀上這種痛苦。事實上,很多人無法擺脫焦慮,并不是因為他們無法逃離,而是因為他們對焦慮上癮了。就像很多寫作的學員,還沒開始寫呢?就已經開始擔心寫不好被人罵了怎么?治愈焦慮的關鍵在于不要回避它,回避只會讓問題在想象中變得更加龐大,最終讓你陷入更深的困境。真正的解決方法只有一個:帶著問題去修行,帶著情緒去生活,而不是被情緒帶著走  帶著情緒去生活,不是讓你假裝一切都很完美,或者刻意忽視內心的焦慮和不安。相反,它是一種清醒的覺知:你清楚地看到這些情緒的存在,但并不被它們牽著鼻子走。你可以帶著這些感受繼續做你該做的事情,而不把它們與結果過度綁定。真正的清醒,是站在“道”的視角,規律的角度看待自己,承認自己并非無所不能。即使你學會了一些冥想或情緒管理的方法,也不要以為自己從此刀槍不入。當你遇到不喜歡的人或事時,依然會感到不適,對方的能量依然會影響你。我們天生就帶有攻擊性,而情緒問題大多是因為本該向外釋放的攻擊性,轉而向內傷害了自己。很多人擔心自己的破壞力會傷害他人,于是陷入自責。要解決情緒問題,關鍵在于合理釋放攻擊性。保持運動的習慣,或者保持高產出的狀態也是一種合理的釋放,比如,我每年夏天堅持跑步五公里,同時要求自己日更三篇文章。這兩件事,一個約束身體,一個約束大腦。身體是生理釋放,大腦是心理釋放。當它們被完成時,我會感到生活是可控的、具體的、每天都在發生的。很多人感到迷茫和焦慮,本質上是因為他們接觸了太多信息,卻缺乏真正能掌控的東西。當你被不良情緒困擾時,不要總是試圖放空自己。相反,找一件能讓你沉浸其中的事情,比如放聲大哭一場,或者大餐一頓,事實證明確實有很多人就是這么干的,完成這些事情,才是治愈的關鍵。最后,還有一個重要的秘訣,完成比完美重要,減少未完成的期待。清空大腦中別人的聲音,專注于自己的需求和渴望。接納自己的不完美,去追逐你真正想要的東西,而不是壓抑它。向內求,生生不息;向外求,迷失自我。荊棘之路,與君共赴。

? 版權聲明
THE END
喜歡就支持一下吧
點贊1806 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