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愚昧成為主流,清醒就變成一種罪惡。
這個社會一直是一個局,當局者迷,旁觀者清,需要更多清醒的人看透真相。
①高等教育就是一個局
現在的高等教育絕對是一個頂尖天才設計出來的局。
設計這個局的人把人性中的貪婪和恐懼都拿捏得死死的,外面的人想進去,里面的人出不來,這個局目前無解。
這個局設計得多巧妙,這個棋盤上學校、老師、學生三方利益不同,所以現在各方都不滿意。
先說學校,現在的高校并不是做教育的地方,準確來說是生產零部件的工廠。
社會的分工,經濟發展要求他們必須這樣做。
即使是那些名校,本質上就是一些標準更嚴的優秀車間罷了,所以一個學生想要在學校里面全面發展,培養賺錢社交能力幾乎是不可能的。
大學的任務只需要把車間中的每一個零件打磨得盡可能標準,誤差盡可能小,進入社會大機器后不會出差錯,就說明這個學校的辦學質量高。
再來說老師,現在的問題是教學部分在老師的考核中占比極小,一個老師只要會念PPT,就不會影響他的評職稱和發論文。
所以大部分老師是出工不出力,能混就混,甚至上課讓學生一個個上去念PPT混時長。
有些學生確實在大學里面早早嶄露頭角,但是你仔細觀察那些瘋狂收割offer的,創業的,有幾個是認認真真只跟著老師,跟著培養方案走的?
他們厲害不是因為學校厲害,是因為原料本身就好,換個車間出來照樣是精品。
而大部分學生也知道大學很水,學不到東西,索性就整天吃喝玩樂,躺平擺爛,畢業即失業。
那么對于學生來說,這個局到底該怎么破?
想讓大家都跳出來是不可能的,皮哥只盡可能讓我的粉絲們逃離這個泥潭。
第一破除優競陷阱。
這是高中單一性競爭思維的延續,很多弟弟妹妹還是沿著成績這條路,還是想著越努力就越成功。
這個觀念在你踏進大學那一刻就應該扔掉。
其實很多人在大學里面很努力的考試、比賽、考證,最后也保研了,看似光鮮亮麗,但是在這種生活并不是他們真正想要的。
因為沒有其他的樣本參考,只能沿著高中思維走,沒有別的選擇,只好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提升學歷這條中規中矩的路上。
你需要做的是從大一就開始布局,培養你在社會中立足的能力,再說本質一些,就是搞錢的能力。
其實到了畢業找工作,企業為什么愿意付給你薪水,一定是你能為他賺比薪水高10倍的錢。
盡可能在大一大二就提前接觸商業,提高自己的時薪。
做自媒體,考雅思,學攝影,甚至賣校園卡,等到大四也能當上總代理,賺個幾萬零花錢不成問題。
我列舉的都是能變現的技能,就拿考雅思來說,一般大學生當英語家教是每小時70~100,不如你就花三個月時間把雅思成績考好點,拿著成績再去教雅思,時薪翻5倍都不止。
第二,學會虛張聲勢。
其實能出現在一個學校里面,兩個人的能力能差多少?憑什么機會是他的,而不是你的?
成年人的世界里,大家都很忙,只要你看起來厲害,誰還能專門來調查你?
實在不行就熬幾個通宵突破一下,別人比你強,只不過是他包裝的比你光鮮亮麗,比你會虛張聲勢而已。
口才、邏輯、情商、表達,甚至是顏值和穿搭,這些在應試教育里面不屑一顧的軟實力反而更好用。
寧愿過度自信,都不要自卑,我們要有高調的能力的能力,只有被更多人看見,才會有更多的機會。
②對祛魅進行祛魅
我對祛魅兩個字祛魅了。不知從什么時候起,祛魅成為了一個流行詞。
甚至成為了很多博主拿來洗腦、忽悠粉絲的利器。
他們經常寫對大廠祛魅了,這個世界不過是個草臺班子,里面的人水到不行,對文藝祛魅了,那不過是有錢階級打發閑暇的娛樂方式,對旅行祛魅了,那不過是從一個自己待厭的地方到一個別人待厭的地方。
你聽得太多祛魅,我一直這很可能讓你陷入焦慮的原因。
所以要對祛魅兩個字祛魅了。
祛魅始終代表著一種思考方式,那就是拆解。
將事物不斷拆解可以還原其本質,自然就不再神秘。
但我始終覺得,一個人如果不停拆解,不停祛魅,那這個人該如何生活?
畢竟整個世界都可以拆解,而拆解到最后,世界不過就是一堆原子。
一個整體的世界還可以感知,而面對一堆離散的原子,我們又該怎樣生活?
祛魅是無窮無盡的,從我對婚姻祛魅了,到我對愛情祛魅了,甚至到我對異性都祛魅了。
本質上,我并不相信所有的整體事物都可以被不斷拆解,比如人。
我們可以把人拆解為N個細胞,但我并不認為N個細胞之和就等于一個人。
這取決于你是否相信當N個細胞相加組合而成人之后,人類是否能多出一些東西,比如心靈、情感、意識乃至靈魂。
而一旦我們用拆解的思維看待人,你就只能找到心臟而找不到心靈,就像你只能找到大腦,但是找不到意識。
拆解不是萬能的,特別是放到人文生活的領域中。
這兩年我們似乎在不停拆解,要把一切高大上的、神秘落下神壇,但拆解到最后呢?
一切都是碎片,是無法感知。
就好像碎片化的時間,其實時間一旦碎片化,它就消失了。
如果說你擁有一個小時的完整時間去閱讀、學習和寫作,那么可以說你完全擁有和利用了這一段時間。
如果你將這段時間拆解成60個碎片化的一分鐘,它就會不自覺地溜走。
我們很多人就是這樣活的,一會兒刷手機,一會兒回微信,一會兒打游戲,一會兒在學習,最后只會感覺一天什么都沒做,但卻過去了。
當你把時間拆得稀碎,時間的價值就趨向0,一秒鐘只會溜走。
人真正能感知的是無數個一秒之和建構出來的完整體驗。
也許在拆解之余,我們要學會構建,也許在祛魅之余,我們也要適當的賦魅。
這里皮哥分享一個我自己想法:先驗。
所謂先驗就是指存在為先,你不要去問為什么,你也不要去解釋。
換句話說,有些事物它就是神秘的,無法拆解和祛魅的。
你想爬山,是因為山就在那里,那個鮮艷的山,完整的山,不會被拆解,才永遠具有屬于自己的意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