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圖片[1]-人際關系的真相:停止過度付出,守護你的內心世界](http://m.zzgyrme.cn/wp-content/uploads/2024/08/20240820102516795-image.png)
無論做什么,輕裝上陣,往往好過負重前行。
人際關系也是如此。
你給的太多了,別人開始會喜歡,會感激,往后就會生怨,生出貪念和挑剔。
《管子》中說:君子使物,不為物使。
意思是說,君子善于利用外界的事物,卻不會被外物所牽制。
很多人在與人相處時,很容易被忽悠、干預、欺負,就在于他們沒有保護好自己,更缺乏保護自己的實力,卻在盲目地喂養別人,而讓自己逐漸枯萎。
所以,打怪君的人生建議就是:停止喂養任何人!
- 不要被任何人的“關心”所控制
一個人覺得自己慷慨大方,熱情周到,喜歡關心這個人,照顧那個人,卻不去想想,別人是否喜歡他這樣;
![圖片[2]-人際關系的真相:停止過度付出,守護你的內心世界](http://m.zzgyrme.cn/wp-content/uploads/2024/08/20240820102642813-image.png)
他的關心,在別人看來,可能是一種炫耀,也可能是一種打擾和冒犯。
心理學上有研究表明,很多人際關系中的關心,并不是真正的關心,而是一種“防御性利他——夾雜著不少無意識的目的,和自我服務的動機。”
例如,舔狗對一個人的窮追猛打,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自戀需求和美好幻想,而不去考慮喜歡的人,真正需要什么;
再比如,父母打著為子女好的名義,而干涉、控制子女的感情生活和學習工作。
再者,喜歡經常打探你的隱私,成績,工作收入,婚育情況的熟人,這些人中的一部分,只是在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和窺探欲,而非尊重你,關心你。
甚至他們只是為了確定,你過得比他差。
有人會覺得,別人來關心你,你還挑三揀四,真是不識抬舉,不知感恩;
有這種心理的人,是理解不了我這個觀點的;
只有真正被別人所謂的關心所控制,所煩擾而感到窒息和厭惡的人,才能清楚我所說的含義。
其實,別人打著關心你的名義,來操縱你、擺布你、影響你,是讓人感到非常壓抑和難受的。
因為你沒有機會按照自己的意志去行動,經常被別人掠奪能量,甚至還得配合別人禮貌地“表演”;
即便不開心,你還要維持人際關系的體面與和諧,不能生氣和埋怨,那么,你只是做了一個提線木偶,喂養了別人的存在感和價值感。
所以,我奉勸你,不要輕易被任何人的關心所控制,盡量和他們保持一些邊界感,別讓別人貿然觸犯你的心理空間。
- 不要太同情任何人
莫言在《晚熟的人》中寫了這樣一個故事:
覃桂英生下來的時候,兩只腳上都長了6個腳趾。
一次勞動課,老師帶領他們去田里插秧,覃桂英卻怎么也不肯脫鞋下水,老師開始不清楚情況,就強迫她脫鞋下田,結果導致覃桂英長了6個腳趾的事被大家知道了。
事后,老師出于愧疚的心理,專門帶她去做了矯正手術。
可讓人氣憤和心寒的是,覃桂英不僅不感激,還對幫助自己的老師極盡侮辱之能事,最終把老師逼得跳井自盡了。
當時讀完這個故事,我只覺得氣憤難當又無比唏噓。
真是人心難測,你不同情別人,別人看不到你的好;
你幫了別人,彌補了對他的冒犯,付出了更多的精力時間和金錢,誠心誠意,人家依然會對你記恨在心,并伺機報復。
人心隔肚皮,有些人,真的是喂不飽的;
你以為你的善意,在喂養一個講情理的人,卻不知是為自己埋下了禍患;
人世間有命運的說法,更有因果的存在。
你同情誰,就會背負誰的命運;
在你羽翼未豐時,你對別人施以援手,很容易就把自己拖下水;
別人的人生,有他們自己的因果,需要由他們自己來承擔,反思,做出調整,而不是由你去干涉和同情。
如果趕上你同情的人,是個忘恩負義的白眼狼,是個心里扭曲的人,那你的日子可能會萬劫不復。
在你看來是真誠的幫助和同情,在別人那里,就是一種高姿態的俯視,讓人不爽。
所以,懂得對人做到適可而止,才能避免自己傷心和痛心,才能遠離煩惱和禍患。
在人與人的這場緣分里,你要允許自己適時地做個旁觀者。
- 對待人際關系的態度:只篩選不改變
年齡越大,人們越會感慨,朋友少了,自己也非常孤獨;
和以前的熟人聊天,也基本只能聊以前的事,甚至那些人,已經變得面目全非,讓自己好不傷感。
其實,對方變了就變了,你改變不了,你只能接受;
人際關系可不就這樣,只篩選不改變。
不要犧牲自己的福氣,去點亮別人熄滅的蠟燭。
既然道不同,就不要硬往一塊湊,否則礙到了別人,也干擾了自己。
對待淡漠的人,愛索取的人,與你認知不同的人,不需要費力自證和挽回,放手遠離就好。